安徽中医药大学“三下乡”实践队 让中医文化落地生“福”:传播与惠民并进
安徽中医药大学“三下乡”实践队:让中医文化落地生“福”:传播与惠民并进
作者:叶安钰
2025年暑期,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队远赴亳州药王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,在了解当地民情民意的同时,让中医切实的服务群众,点亮中医文化传播星星之火。
6月27日,实践队伍抵达药王村的村委会后,义诊小队迅速布置义诊场地,抬桌子,搬椅子,大家忙的不亦乐乎。与此同时,宣讲小分队前往民德小学进行中药知识宣讲活动,传播中药文化的种子。
这边,村民们陆续到来,在实践队员的组织下,大家有序排队等待医生看诊。
望闻问切,一步不落,“您这是肝失疏泄,平常可以多吃陈皮、玫瑰花、佛手等书体、疏肝食物,一定不要老是生气,儿孙自有儿孙福,您有这么可爱的小孙女在您身边,还有什么不开心的。”医生如是劝导来看病的阿婆道。阿婆腼腆一笑,摸了摸手边那颗毛茸茸的小脑袋,牵着着她的“心药”微笑着离开。
“降压药可不能停得一直吃。”、“您平常聊天说话的时候可有哪疼?”、“这按按会不会舒服些?”医生们细致的询问,精准的诊断,开具合理的药方,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中医魅力,节省了他们的时间,也让他们的子女少操了一份心。
另一边,小朋友们正认真聆听胡思佳同学介绍中药知识。
“这是我们提到的哪种中药?”小朋友们的手刷的一下都高高举起,踊跃参与互动,回答的精准又迅速。中药文化宣讲的开展,播撒传统了文化火种,让小学生领略中药的神奇魅力,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;通过普及健康知识,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科学养生观念;丰富的互动实践活动,还能激发探索精神,锻炼观察力与动手能力,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。
6月28日上午,实践队伍去到皖北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与一位退伍老兵不期而遇。
老人为我们细致入微的讲解了陵园的构造以及先烈们的英勇事迹,一声声“娃娃们呐”,喊的是对中华民族屈辱史的愤懑,喊的是对中国青年一代的希冀,喊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。
在行程的最后,实践团队去到了亳州的大药材市场,了解中药市场。
安徽中医药大学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队步履不停,以青春之力绘就一幅满载温情与传承的实践长卷。义诊现场,中医师生以精湛医术望闻问切,在辩证施治中传递医者仁心,架起守护百姓健康的桥梁;校园宣讲时,青年学子化身文化使者,用生动讲解点燃孩子们对中医药的好奇,让千年国粹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;烈士陵园内,退伍老兵的深情讲述激荡起爱国情怀,让红色基因在青年血脉中赓续;药材市场的走访调研,则让队员们触摸到中医药产业的蓬勃脉动。这场实践之旅,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躬身践行,更是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的深度交融。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子以脚步丈量责任,用行动诠释担当,在服务基层、传承文化、致敬历史的征程中,奏响了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设健康中国、赓续文明薪火的时代强音。
上一篇:暑托班活力启航,趣味课助力成长 下一篇:返回列表